花之筆記
我喜歡那些美得扎實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歡那些美得讓人發愁的花,特別是開在春天的,花瓣兒菲薄菲薄,眼看著便要薄得沒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花的顏色和線條總還比較"實",花的香味卻是一種介乎"虛""實"之間的存在。有種花,像夜來香,香得又野又蠻,的確是"花香欲破禪"的那種香法,含笑和白蘭的香是葷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簡直是一塊明礬,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乾淨澄澈。
梔子花和木本株蘭的香總是在日暖風和的時候才香得出來,所以也特別讓人著急,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有了。
樹上的花是小說,有枝有幹地攀在橫交叉的結構上,俯下它漫天的華美,"江邊一樹垂垂發"、"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那裡面有多層次、多角度的說不盡的故事。
草花是詩,由於矮,像是剛從土裡蹦上來的,一種精粹的、鮮豔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蘿、茶靡、紫藤、蔦蘿,乃至牽牛花和絲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種走到哪裡就開到哪裡的渾灑。爬藤花看起來漫不經心,等開完了整個季節之後回頭一看,倒也沒有一篇是沒有其章法的--無論是開在疏籬間的,潑撒在花架上的,嘩嘩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於調皮刁鑽爬上老樹,把枯木開得復活了似的……它們都各有其風格,真的,絲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牽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辭。
如果有什麼花可以稱之為舞臺劇的,大概就是曇花了吧。它是一種徹底的時間藝術,在絲帷的開闔間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鐘都在"動",它簡直嚴格地遵守著古典戲劇的"三一律"--"一時"、"一地"、"一事",使我感動的不是那一夕之間偶然白起來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來的細蕊,而是那幾乎聽得見的砰然有聲的拆展的過程。
文學批評如果用花來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嚇人,刺多花少,卻大刺刺地像一聲轟雷似的拔地而起--當然,好的仙人掌花還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顏色天生的好,是極鮮潤的潑墨畫,水生花總是使人驚訝,仿佛好得有點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經夠好了,山谷裡有花已經夠好了,居然水裡也冒出花來,簡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著了邪似的在那裡。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蓮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腳無措的馬蹄蓮也好,還有一種紫簌簌的漲成滿滿一串子的似乎叫做布袋蓮的也好,都有一種奇怪的特色:它們不管開它幾裡地,看起來每朵卻都是清寂落寞的,那種伶伶然的仿佛獨立於時間空間之外的悠遠,水生花大概是一闋屬於婉約派的小詞吧,在管弦觸水之際,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連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蘆葦,都美得令人發愁,一部詩經是從一條荇菜參差水鳥合唱的水湄開始的--不能想了,那樣乾乾淨淨的河,那樣乾乾淨淨的水,那樣乾乾淨淨的草,那樣乾乾淨淨的古典的愛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讓人有一種身為舊王族被放逐後的悲慟。
我們好像真的就要失去水了--乾淨的水--以及水中的花。
一到三月,校園裡一些熬耐不住的相思樹就譁然一聲把那種柔黃的小花球在一夜之間全部釋放了出來。四月以後,幾乎所有的樹都撐不住了,索性一起開起花來,把一整年的修持都破戒了!
我一向喜歡相思樹,不為那名字而是為那滿樹細膩的小葉子,一看到那葉子就想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句子。
相思樹的花也細小,簡直有點像是不敢張揚的意思,可是整球整球的看去,整樹整樹的看去,仍然很豔很逼人。
跟兒子聊天,他忽然說:
"我們班上每個人都像一種花。"
"謝婉貞是那一種?"
謝婉貞是他覺得最不同凡俗的一個女孩。
"她是荷花。"
"為什麼?"
"因為一個夏天都是又新鮮又漂亮的。"
"那你自己呢?"
"我是玫瑰,"停了一下他解釋說:"因為到死都是香的。"
這樣的以香花自喻,簡直是屈原,真是出語驚人!
春天,我總是帶小女兒去看令人眼花的杜鵑。
她還小,杜鵑對她而言幾乎是樹。
她不太專心看花,倒是很專心地找那種紡綞形的小蓓蕾,找到了就大叫一聲:
"你看,花Baby!"
她似乎只肯認同那些"花嬰",她不厭其煩地沿路把那些尚未啟封的美麗一一灌注上她的歡呼!
旅行美國,最喜歡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羅里達,不是劇場,不是高速公路或狄斯奈樂園,而是荒地上的野花。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車行幾小時,路邊全是迤邐的野花,黃粲粲的一徑開向天涯,倒教人懷疑那邊種的是一種叫做"野花"的農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隨時會出現似的。
多麼豪華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蓋公寓,不辟水田,千里萬里的只交給野花去發展。
在芝加哥,朋友驅車帶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東西。
"那是什麼花?"
"不知道。"
"那種鳥呢?"
"不知道,我們家附近多的是。"
他興匆匆地告訴我,一個冬天他怎樣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幾天旅館,又說Searstower怎樣比紐約現有的摩天大樓都高一點。
可是,我固執地想知道那種藍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絹紗的小花。
我愈來愈喜歡這種不入流的美麗。
一路東行,總看到那種容顏,終於,在波士頓,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藍水手",BlueSailor。
像一個年輕的男孩,一旦驚訝於一雙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計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樣,其實仍是一樣,只是獨坐黃昏時,讓千絲萬縷的意念找到一個虛無的、可供掛跡的枝柯罷了。
知道你自己所愛的一種花,歲歲年年,在異國的藍空下安然的開著,雖不相見,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樂。
《詩經》有一個別名,叫葩經,使我覺得桌上放一部《詩經》簡直有一種破頁而出的馥馥鬱鬱的香氣。
中學在南部念書,校園大,每個學生都分了一塊地來種,那年我們種長豇豆。
不知為什麼,小小的田裡竟長出了一朵小野菊--也許它的前身就跟豇豆的前身同在一片田野,收種子的時候又仍然混在一起,所以不經意時也就播在一起。也許是今春偶過的風,帶來偶然的一抹色彩。
後來,老師要我們拔野草,我拔了。
"為什麼不拔掉那棵草?"
"它不是草,"我抗議,"它是一朵小野菊。"
"拔掉,拔掉。"他竟動手拔掉了它,"你不知道什麼叫草--不是你要種的東西就是草。"
我是想種豇豆的嗎?不,我並沒有要種豇豆,我要種的只是生命。
許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那叢被剝奪了生存權的小野菊。
那花,而被種在菜圃裡,或者真是不幸的。
有一種花,叫爆仗花,我真喜歡那名字--因為有顏色,有聲音,而且還幾乎是一種進行式的動詞。
那種花,香港比較多見,屬於爬藤類,花不大,澄黃澄黃的仿佛千足的金子,開起來就狠狠地開滿一架子,真仿佛屋子裡有什麼喜事,所以那樣一路劈哩啪啦地聲勢壯烈地燃響那歡愉的色彩。
還有一種花的花名也取得好,叫一丈紅,很古典,又很潑悍。
其實那花倒也平常,只是因為那麼好的名字,看起來只覺得是一柱仰天竄起的紅噴泉,從下往上噴,噴成一丈,噴成千仞,噴成一個人想像的極限。
有些花,是只在中國語文裡出現,而在教科書裡卻不成其為花,像雪花、浪花。
所有的花都仰面而開,唯獨雪花俯首而開,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處結胎,雪花卻在天空的高處成孕。雪花以雲為泥,以風為枝椏,只開一次,飄過萬里寒冷,單單地要落在一個趕路人溫暖的衣領上,或是一個眺望者朦亮的窗紙上,只在六瓣的秩序裡,美那麼一刹,然後,回歸為半滴水,回歸入土。
浪花只開在海裡,海不是池塘,不能滋生大片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上帝就把浪花種在海裡,海裡每一秒鐘都盛開著浪花。
有什麼花能比浪花開得更巨大,更潑旺,那樣旋開旋滅,那樣的方生方死--卻又有四季不調,直開到地老天荒。
人站在海邊,浪就像印度女子的佩然生響的足環,繞著你的腳踝而燦然作花。
有人玩衝浪,看起來整個人都開在花心裡,站在千絲萬緒的花蕊裡。
把浪說成花,只有中國語文才說得那麼好吧!
我討厭一切的紙花、緞帶花和塑膠花,總覺得那裡面有一種越分,一種褻瀆。
還有一種"幹花",脫了水,蒼黃古舊,是一種花中的木乃伊,永遠不枯,但常年的放在案頭,讓人覺得疲倦不堪。不知為什麼,因為它永遠不死,反而讓你覺得它似乎從來沒有光燦生猛地活過。
我只願意愛鮮花,愛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顏色、氣息和形狀--由於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須在今天用來不及的愛去愛它。我要好好的注視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實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開或闔,它已是另一朵了。
我對鮮花的堅持,遇見玻璃花便破例了;哈佛的陳列室裡有一屋子的玻璃花,那麼纖柔透明--也許人造花做的極好以後就有一種近乎洩漏天機的神秘性。
也許我愛的不是玻璃花,而是那份已成絕響的藝術,那些玻璃共是一對父子做的,他們死後就失傳了--花做得那麼好當然也不是傳得下來。
我真的不知道我是愛上那做得特別好的晶瑩得虛幻的花,還是愛那花後面的一段寂寞的故事。
我愛花,也許不完全是愛花的本身,愛的是那份乍然相見的驚喜。
有一次,去海邊,心裡準備好是要去看海的,海邊有一座小岩岬,我們爬上去,希望可以看得更遠,不料石縫裡竟冷不防地冒出一絲百合花來,白噴噴的。
整個事情差不多有點不講理,來海邊當然是要看海撿貝殼的,沒有誰想看花,可是意外地遇上了花,不看也不忍心。
自己沒有工作進度表,也不管別人的旅遊日程--那朵花的可愛全在它的不講道理。
我從來不能在花展中快樂,看到生命那麼規矩地站在一列列的瓶瓶罐罐裡,而且很合理地標上身價,就讓我覺得喪氣。
聽說有一種罐頭花,開罐後幾天一定開花,那種花我還沒有的看已經先發膩了。
生命不該充滿神秘的未知嗎?有大成大敗、大悲大喜不是才有激蕩的張力嗎?文明取走了蒔花者犯錯誤的權利,而使他的成功顯得像一團幹蠟般的無味。
我所夢想的花是那種可以猛悍得在春天早晨把你大聲喊醒的梔子,或是走過郊野時鬧得人招架不住的油菜花,或是清明節逼得雨中行人連魂夢都走投無路的杏花,那些各式各流的日本花道納不進去的,市價標不出來的,不肯許身就範於園藝雜誌的那一種未經世故的花。
讓大地是眾水浩森中浮出來的一項意外,讓百花是莽莽大地上揚起來的一聲吹呼!
回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蓋網投資 蓋網投資 蓋網投資
花的顏色和線條總還比較"實",花的香味卻是一種介乎"虛""實"之間的存在。有種花,像夜來香,香得又野又蠻,的確是"花香欲破禪"的那種香法,含笑和白蘭的香是葷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簡直是一塊明礬,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乾淨澄澈。
梔子花和木本株蘭的香總是在日暖風和的時候才香得出來,所以也特別讓人著急,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有了。
樹上的花是小說,有枝有幹地攀在橫交叉的結構上,俯下它漫天的華美,"江邊一樹垂垂發"、"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那裡面有多層次、多角度的說不盡的故事。
草花是詩,由於矮,像是剛從土裡蹦上來的,一種精粹的、鮮豔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蘿、茶靡、紫藤、蔦蘿,乃至牽牛花和絲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種走到哪裡就開到哪裡的渾灑。爬藤花看起來漫不經心,等開完了整個季節之後回頭一看,倒也沒有一篇是沒有其章法的--無論是開在疏籬間的,潑撒在花架上的,嘩嘩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於調皮刁鑽爬上老樹,把枯木開得復活了似的……它們都各有其風格,真的,絲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牽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辭。
如果有什麼花可以稱之為舞臺劇的,大概就是曇花了吧。它是一種徹底的時間藝術,在絲帷的開闔間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鐘都在"動",它簡直嚴格地遵守著古典戲劇的"三一律"--"一時"、"一地"、"一事",使我感動的不是那一夕之間偶然白起來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來的細蕊,而是那幾乎聽得見的砰然有聲的拆展的過程。
文學批評如果用花來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嚇人,刺多花少,卻大刺刺地像一聲轟雷似的拔地而起--當然,好的仙人掌花還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顏色天生的好,是極鮮潤的潑墨畫,水生花總是使人驚訝,仿佛好得有點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經夠好了,山谷裡有花已經夠好了,居然水裡也冒出花來,簡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著了邪似的在那裡。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蓮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腳無措的馬蹄蓮也好,還有一種紫簌簌的漲成滿滿一串子的似乎叫做布袋蓮的也好,都有一種奇怪的特色:它們不管開它幾裡地,看起來每朵卻都是清寂落寞的,那種伶伶然的仿佛獨立於時間空間之外的悠遠,水生花大概是一闋屬於婉約派的小詞吧,在管弦觸水之際,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連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蘆葦,都美得令人發愁,一部詩經是從一條荇菜參差水鳥合唱的水湄開始的--不能想了,那樣乾乾淨淨的河,那樣乾乾淨淨的水,那樣乾乾淨淨的草,那樣乾乾淨淨的古典的愛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讓人有一種身為舊王族被放逐後的悲慟。
我們好像真的就要失去水了--乾淨的水--以及水中的花。
一到三月,校園裡一些熬耐不住的相思樹就譁然一聲把那種柔黃的小花球在一夜之間全部釋放了出來。四月以後,幾乎所有的樹都撐不住了,索性一起開起花來,把一整年的修持都破戒了!
我一向喜歡相思樹,不為那名字而是為那滿樹細膩的小葉子,一看到那葉子就想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句子。
相思樹的花也細小,簡直有點像是不敢張揚的意思,可是整球整球的看去,整樹整樹的看去,仍然很豔很逼人。
跟兒子聊天,他忽然說:
"我們班上每個人都像一種花。"
"謝婉貞是那一種?"
謝婉貞是他覺得最不同凡俗的一個女孩。
"她是荷花。"
"為什麼?"
"因為一個夏天都是又新鮮又漂亮的。"
"那你自己呢?"
"我是玫瑰,"停了一下他解釋說:"因為到死都是香的。"
這樣的以香花自喻,簡直是屈原,真是出語驚人!
春天,我總是帶小女兒去看令人眼花的杜鵑。
她還小,杜鵑對她而言幾乎是樹。
她不太專心看花,倒是很專心地找那種紡綞形的小蓓蕾,找到了就大叫一聲:
"你看,花Baby!"
她似乎只肯認同那些"花嬰",她不厭其煩地沿路把那些尚未啟封的美麗一一灌注上她的歡呼!
旅行美國,最喜歡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羅里達,不是劇場,不是高速公路或狄斯奈樂園,而是荒地上的野花。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車行幾小時,路邊全是迤邐的野花,黃粲粲的一徑開向天涯,倒教人懷疑那邊種的是一種叫做"野花"的農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隨時會出現似的。
多麼豪華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蓋公寓,不辟水田,千里萬里的只交給野花去發展。
在芝加哥,朋友驅車帶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東西。
"那是什麼花?"
"不知道。"
"那種鳥呢?"
"不知道,我們家附近多的是。"
他興匆匆地告訴我,一個冬天他怎樣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幾天旅館,又說Searstower怎樣比紐約現有的摩天大樓都高一點。
可是,我固執地想知道那種藍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絹紗的小花。
我愈來愈喜歡這種不入流的美麗。
一路東行,總看到那種容顏,終於,在波士頓,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藍水手",BlueSailor。
像一個年輕的男孩,一旦驚訝於一雙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計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樣,其實仍是一樣,只是獨坐黃昏時,讓千絲萬縷的意念找到一個虛無的、可供掛跡的枝柯罷了。
知道你自己所愛的一種花,歲歲年年,在異國的藍空下安然的開著,雖不相見,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樂。
《詩經》有一個別名,叫葩經,使我覺得桌上放一部《詩經》簡直有一種破頁而出的馥馥鬱鬱的香氣。
中學在南部念書,校園大,每個學生都分了一塊地來種,那年我們種長豇豆。
不知為什麼,小小的田裡竟長出了一朵小野菊--也許它的前身就跟豇豆的前身同在一片田野,收種子的時候又仍然混在一起,所以不經意時也就播在一起。也許是今春偶過的風,帶來偶然的一抹色彩。
後來,老師要我們拔野草,我拔了。
"為什麼不拔掉那棵草?"
"它不是草,"我抗議,"它是一朵小野菊。"
"拔掉,拔掉。"他竟動手拔掉了它,"你不知道什麼叫草--不是你要種的東西就是草。"
我是想種豇豆的嗎?不,我並沒有要種豇豆,我要種的只是生命。
許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那叢被剝奪了生存權的小野菊。
那花,而被種在菜圃裡,或者真是不幸的。
有一種花,叫爆仗花,我真喜歡那名字--因為有顏色,有聲音,而且還幾乎是一種進行式的動詞。
那種花,香港比較多見,屬於爬藤類,花不大,澄黃澄黃的仿佛千足的金子,開起來就狠狠地開滿一架子,真仿佛屋子裡有什麼喜事,所以那樣一路劈哩啪啦地聲勢壯烈地燃響那歡愉的色彩。
還有一種花的花名也取得好,叫一丈紅,很古典,又很潑悍。
其實那花倒也平常,只是因為那麼好的名字,看起來只覺得是一柱仰天竄起的紅噴泉,從下往上噴,噴成一丈,噴成千仞,噴成一個人想像的極限。
有些花,是只在中國語文裡出現,而在教科書裡卻不成其為花,像雪花、浪花。
所有的花都仰面而開,唯獨雪花俯首而開,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處結胎,雪花卻在天空的高處成孕。雪花以雲為泥,以風為枝椏,只開一次,飄過萬里寒冷,單單地要落在一個趕路人溫暖的衣領上,或是一個眺望者朦亮的窗紙上,只在六瓣的秩序裡,美那麼一刹,然後,回歸為半滴水,回歸入土。
浪花只開在海裡,海不是池塘,不能滋生大片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上帝就把浪花種在海裡,海裡每一秒鐘都盛開著浪花。
有什麼花能比浪花開得更巨大,更潑旺,那樣旋開旋滅,那樣的方生方死--卻又有四季不調,直開到地老天荒。
人站在海邊,浪就像印度女子的佩然生響的足環,繞著你的腳踝而燦然作花。
有人玩衝浪,看起來整個人都開在花心裡,站在千絲萬緒的花蕊裡。
把浪說成花,只有中國語文才說得那麼好吧!
我討厭一切的紙花、緞帶花和塑膠花,總覺得那裡面有一種越分,一種褻瀆。
還有一種"幹花",脫了水,蒼黃古舊,是一種花中的木乃伊,永遠不枯,但常年的放在案頭,讓人覺得疲倦不堪。不知為什麼,因為它永遠不死,反而讓你覺得它似乎從來沒有光燦生猛地活過。
我只願意愛鮮花,愛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顏色、氣息和形狀--由於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須在今天用來不及的愛去愛它。我要好好的注視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實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開或闔,它已是另一朵了。
我對鮮花的堅持,遇見玻璃花便破例了;哈佛的陳列室裡有一屋子的玻璃花,那麼纖柔透明--也許人造花做的極好以後就有一種近乎洩漏天機的神秘性。
也許我愛的不是玻璃花,而是那份已成絕響的藝術,那些玻璃共是一對父子做的,他們死後就失傳了--花做得那麼好當然也不是傳得下來。
我真的不知道我是愛上那做得特別好的晶瑩得虛幻的花,還是愛那花後面的一段寂寞的故事。
我愛花,也許不完全是愛花的本身,愛的是那份乍然相見的驚喜。
有一次,去海邊,心裡準備好是要去看海的,海邊有一座小岩岬,我們爬上去,希望可以看得更遠,不料石縫裡竟冷不防地冒出一絲百合花來,白噴噴的。
整個事情差不多有點不講理,來海邊當然是要看海撿貝殼的,沒有誰想看花,可是意外地遇上了花,不看也不忍心。
自己沒有工作進度表,也不管別人的旅遊日程--那朵花的可愛全在它的不講道理。
我從來不能在花展中快樂,看到生命那麼規矩地站在一列列的瓶瓶罐罐裡,而且很合理地標上身價,就讓我覺得喪氣。
聽說有一種罐頭花,開罐後幾天一定開花,那種花我還沒有的看已經先發膩了。
生命不該充滿神秘的未知嗎?有大成大敗、大悲大喜不是才有激蕩的張力嗎?文明取走了蒔花者犯錯誤的權利,而使他的成功顯得像一團幹蠟般的無味。
我所夢想的花是那種可以猛悍得在春天早晨把你大聲喊醒的梔子,或是走過郊野時鬧得人招架不住的油菜花,或是清明節逼得雨中行人連魂夢都走投無路的杏花,那些各式各流的日本花道納不進去的,市價標不出來的,不肯許身就範於園藝雜誌的那一種未經世故的花。
讓大地是眾水浩森中浮出來的一項意外,讓百花是莽莽大地上揚起來的一聲吹呼!
回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蓋網投資 蓋網投資 蓋網投資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