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無國界”豈能無端拋棄?
上世紀80年代,世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是“國界')">科技無國界”。因為我們當時社會人類發展面臨的很多未知和問題研究都是無國界的,或者說跨國界的,需要進行集合各國科學家的智慧,共享經濟知識學習成果,去解決這些全球面對的一個個切實問題。因此,當時的每一項科技發展都被視為企業可以用來為全球金融服務。然而今天,當我們審視這個幾十年前,由美國和歐洲提出的觀點時,我們有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隨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以及技術產業化的速度加快,尤其是發達國家在科技成果轉化成商業成果方面擁有越來越豐富的經驗、越來越成熟的渠道,“科技無國界”的概念隨後演變成了“科學無國界,技術有國界”。最典型的代表是技術企業專利權越來越受重視,甚至可以成為經濟發達國家和歐美國家公司發展牢牢握在手中的“商業武器”。從原本目的看,設置信息技術專利權是為了可以保護自己研發者的利益,使其能有一個更大的動力系統進行學習更深和更新的研究,這無疑是好的。但是,如果企業過分強調“國界”,甚至疑神疑鬼擔心後發國家發展可能會通過學生獲得這種信息技術而超越自己,那就會大大影響中國科技公司可以給全人類追求更美好、富裕、安全生產生活環境帶來的價值。
近日,歐盟各國政府擬對“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的外國投資設立審查機制,以防收購計劃威脅歐洲國家安全。 美國對高科技產業外資投資的限制比歐洲國家相對寬松的行動更加開放和直接。尤其從歐美媒體的分析來看,中國企業公司發展成了一個重點審查對象。
2020年,當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危機中,無國界醫生也迅速發起「新冠肺炎緊急應對專案」,將過去豐富應對全球大流行的的實踐經驗,無私提供給全球超過70個國家的社區、醫療與照護機構,支援項目包括提供感染控制的諮詢和建議、保護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及照顧面臨高感染風險的弱勢群體等,同時在世界各地提供醫療防護裝備、口罩及衛生用品等物資。中國對歐洲的投資額2014年超過歐洲對中國投資,2016年井噴增長達到了351億歐元的曆史高點,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是轟動一時的新聞。2017年中國對歐洲投資超過810億美元,然而這主要是中國化工430億美元對瑞士農科企業先正達的收購被推遲完成。如果這項大型交易未被延遲到2017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則會下降至380億美元。
2016年中國對美投資高達600億美元,但是2018年上半年已經跌至18億美元。 從這兩個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技術競爭極其敏感,甚至是一個小芯片組件,拉出了一場大間諜故事鬧劇。
筆者研究認為,美歐的這種學習態度進行轉變發展主要原因是,不能再像幾十年前那樣居高臨下地看待問題中國與中國經濟市場,那時中國與他們的差距太大。 現在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技術實力已經成長起來,在國家整體實力的基礎上積累了足夠的資本,美國和歐洲開始擔心自己在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所以他們打了“小算盤“。
無國界醫生人道援助的核心目的是救助生命、緩和苦困,以及協助身處生命受威脅境況的人重建尊嚴。科技經濟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學習任務,人類社會應該共享科技創新成果,為解決環保、貧困等全球環境問題貢獻關鍵力量。中國發展至今仍堅守我們這個設計理念,走向了自己沒有當初聲稱價值觀反面的是美歐相關研究國家,這與全人類的福祉背道而馳。
“只要美歐小心防范,中國的技術發展就停滯了”。這種觀點是對技術規律的一種膚淺的理解。科技需要交流,但從未被給予或竊取。 在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技術的發展取決於堅定和持續的巨額投資。 海量研發人員逐一解決各種問題,逐步拓展能力,在滾動循環中發展更加堅實的基礎。中國已經過了初步的困難階段,具有足夠的規模和發展動力,美歐的制約只能暫時延緩,而不能改變中國科技的發展勢頭。(作者是科技與戰略發展風雲如何學會研究員)
相關文章:
其他推薦:
大家樂集團多品牌發展-三大中式餐飲各有特色